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习近平
南水北调清丰中州水厂平流沉淀池。
一道道水渠畅通无阻,润泽万亩良田;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滋润百姓幸福生活;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为城市添色增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好水的问题,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 “五水综改”,全面落实地下水费税改革,创新试行农灌水以电折水收费新机制;着力抓好“四水同治”,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农村供水“四化”濮阳模式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受到水利部通报表扬。
坚持系统治理
推动“四水同治”向深走实
2月23日,春风习习,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河水清如镜,水面波光粼粼,许多水鸟在水中自由嬉戏。广大市民或游园散步,或跳舞健身,充分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市民商荣锦说:“原来这里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现在环境好了,鸟语花香,带着孩子来玩,心情非常舒畅。”
濮阳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王永民说,全县通过实施坑塘治理、水生态修复、沟渠清淤等不同措施,打造成了水清、景美、岸绿、河畅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候鸟栖息聚集地和人民群众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金堤河水质也常年保持在四类,并且丰水期三个月能保持在三类以上。
为高标准推进工作,我市加强统筹调度,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定期听取汇报,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突出规划先行,编制“四水同治”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1+4”规划体系,构建“两横三纵双区”现代水网体系,形成了“总量可控、高效利用、多源互补、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夯实项目支撑,树牢“项目为王”理念,3年来累计实施“四水同治”项目200个,完成投资228亿元,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32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107.8万亩,亩均节水率24.3%。实施工业用水节水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分别较2018年降低26个、22.8个百分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谋划实施项目124个,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打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植树造林28.44万亩、廊道绿化4.8万亩,建设形成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补淀“四大生态走廊”。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增点扩面建成森林公园15处、森林乡村400余个、森林驿站23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5%。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省级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4处,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64.4%。
——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河道整治提升,完成投资56亿元,实施河流清洁等重点工程58个,升级改造19座污雨水泵站,连通水系180公里。整治顽瘴痼疾,开展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专项行动,清理河湖“四乱”问题565个,拆除黄河滩区砖瓦窑厂26个,8个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系统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濮阳探索”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建立健全“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工作模式,创新实施“三单两函一令一报告”工作法,巡河护河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提高科学应对水灾害能力。实施金堤河、马颊河等河道综合治理,进行断面扩挖、清淤疏浚、堤防整修,除险加固节制闸、防洪排涝闸5座,安全下泄2000余万立方米洪涝水。实施雨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打通断头管、梗阻点。新建智慧化截流井9座、泵站26座,改造河道排水口30座。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扁平化指挥体系,完善城区雨水分流方案和应急预案,统筹调度境内河道排水,成功应对了黄河、金堤河、卫河同时来水的历史罕见汛情险情。实施冬春水利建设集中行动项目1128个,概算总投资79亿元,全面提升防洪除涝能力。
探索供水新路径
城乡群众共饮“一碗水”
走进清丰县固城镇刘张庄村,笔直的街道、充满诗意的亭台长廊、热闹的文化广场,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画卷。
临近中午,村民郭彦坤拧开水龙头,清甜甘冽的自来水汩汩流出:“现在我们喝的都是丹江水,比原来喝的地下水甜多了,并且没有水锈,24小时都能用。”
在离刘张庄村不远的南水北调清丰中州水厂里,中州农村供水公司总经理张俊峰介绍说,南水北调的丹江水在这里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然后通过泵房加压输送到全县17个乡镇,惠及72万人。
我市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北方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水源置换前居民生活用水以深层地下水为主。因地处沿黄和黄河故道区,地下水水质多数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偏多,硬度偏高,部分地区还有较大面积的高氟水区和苦咸水区,涉及五县一区193 万农村人口,占全市的51%,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群众饮水保障率不高。同时,我市地处华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深层超采区面积达3675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
为彻底解决水量不足、水质不优、管理不集中、不规范及地下水超采、南水北调消纳率不高等问题,2018年,我市先行先试,决定结合提高南水北调水指标消纳率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谋划实施以“南水北调水为主水源、黄河水为辅助水源”,分期分批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工作。
一体布局扩容提质。率先编制《南水北调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农村供水“四化”规划》,统一布局,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地表水,实现农村水源全置换。
一个机制协调推进。市县乡三级联动一体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工程,统一建设,完成投资32.3亿元,铺设管线1524公里,构筑了“3条主管线贯通全市、9座水厂覆盖县区、76座配水厂直供农村”的供水格局。
一处水源覆盖城乡。把南水北调中线水供水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布设在线监测系统,全过程跟踪监管,在全国首家实现了全市城乡供水同源同质。
一个标准服务群众。通过公开招投标,全市各县区委托一家优质企业统一运营管理,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扁平化管理架构,畅通用水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渠道,农村供水运营服务实现同城同标。
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我市蹚出了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圆满完成全省试点任务,正在积极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新模式。
同时,通过这几年的“四水同治”和农村供水“四化”工作的开展,全市利用南水北调地表水置换深层地下饮用水水源,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近1亿立方米。提升3条濮清南干渠输水能力,用足黄河水,每年向地下水漏斗区补水1.35亿立方米。建设湿地、恢复坑塘,实施回补地下水治理工程,增加地下水补给面积约393万平方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自备井全部封停;加强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全市75%的乡镇布设深层地下水位监测点,动态掌握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近3年,全市累计减少开采地下水3.3亿立方米,2021年底深层地下水埋深较2019年回升0.71米。
市水利局副局长田晓炜表示,今年2月22日,全省“五水综改”暨水利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濮阳召开,濮阳水利工作再次叫响全省。全市水利部门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四化”成果,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更靓丽的濮阳色彩。记者 王莹 文/图
新闻热点